6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正在抓紧制定电解铝、数据中心、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电解铝等行业正迎来一轮变革。专家这样认为,严控高能耗准入将对行业生产端产生一定的影响,长久来看,有些高能耗行业一定要通过节约能源改造和技术进步进行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竞争力。在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下,未来电解铝市场和价格会呈现哪些变化?从高碳向低碳转型过程中,金融领域将提供哪些支持,又蕴藏着哪些投资机会?
电解铝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如铝土矿、氧化铝、预焙阳极等,中游电解铝,以及下游铝加工和终端应用领域,包括建筑、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电力、包装市场等。
电解铝行业或成为全国碳市场首批扩容行业,因其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数据易得且准确度较高。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预计,全国共有80余家电解铝企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并可能在早期获得免费配额。
我国电解铝行业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1953年至改革开放前),第二阶段为快速地发展阶段(1979年至21世纪初),第三阶段为产能过剩调控阶段(21 世纪初至今)。
201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出台《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整顿在产在建的违法违规项目。此后两年,有关部门又先后下发《关于开展燃煤自备电厂规范建设及运行转型督查的通知》《关于电解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清理自备电厂的违规产能,同时明确电解铝产能置换的方式、可用于置换指标的范围。
目前,中国电解铝产能“天花板”为4500万吨。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铝产业链供需布局与招商发展策略深度研究报告》,截至2024年6月,国内电解铝行业产能达4319万吨,预计到2025年年底将达4436万吨。
2021年10月,工信部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新建、扩建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2022年11月,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发布《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规定“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需要优化结构,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逐步降低,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十五五”期间,电解铝使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比例要达到30%以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征求意见,涉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一系列产业政策,如取消电解铝优惠电价、取消目录电价及上浮比例限制、对电解铝实施阶梯电价等,倒逼行业加快实施产业体系调整和转型升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023年8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单位共同完成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电解铝行业)》以及基准值测算初稿,并提交给生态环境部。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到2025年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近期公布的方案里涉及电解铝的相关举措及目标,与《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等政策要求有较高一致性,行业已开始着力实施布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报,2023年中国电解铝产量为4166万吨,消费量
在下游铝产品消费中,传统需求领域的房地产占比约三成,居于首位。而在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发展上,铝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使用铝板可以有效减轻汽车重量,对于整车的启动速度和稳定控制等都大有裨益。相较于传统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用铝量在持续不断的增加。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数据,单车用铝量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250千克和350千克,而2021年为173千克。
此外,铝合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特性,是航空航天领域使用的主导材料,大多数都用在机身框架、蒙皮、机翼壁板等,飞机用到的铝合金部件也在持续增加。202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对于铝材的需求拉动越发显现,并且已经能够对冲传统用铝领域的下行压力。
2023年,在电解铝成本整体下移的背景下,铝价基本维持在每吨1.75万~1.95万元,电解铝利润进入上行区间。
南京证券的研报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我国电解铝市场继续维持供需紧平衡状态,吨铝盈利保持在高位水平。报告称,由于产能的相对刚性,西南地区电解铝开工率基本达到饱和,新增产能投放较为有限,同时受环保政策与产能上限等因素制约,预计电解铝的供应量难以大幅度增长。随着国内政策对地产、基建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以及新兴领域对铝材需求的持续攀升,电解铝市场需求预测将持续旺盛。
国金证券研报表示,国内电解铝产能即将达到顶峰,建议关注季节性供需错配下的交易机会;预计2024年铝价运行中枢与去年持平,运行区间每吨1.7万~2万元,2025年价格中枢有望进一步上移。
中信证券的研究认为,当前电解铝需求韧性显著超出预期,预计年内电解铝行业将呈紧平衡态势,铝价以及吨铝盈利将维持高位。
有测算表明,即使地产需求下降50%,对铝需求的影响也仅为3~4个百分点,但新能源领域每年能贡献3个点以上的需求量开始上涨。从历史数据看,电解铝需求增速在所有金属中最高,因其可以替代多种材料。
碳市场扩容后,发电和电解铝两个不一样的行业需要面对相同的碳价。中信建投分析师唐惠珽认为,针对有几率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可以借鉴欧盟经验,例如通过完善配额分配机制、提供转型金融支持的方式来平衡各方利益;以欧盟现代化基金为例,其主要资金源自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2%的配额收入,辅以一定的公共财政支出来支持初期成本比较高的行业向高效低碳过渡,未来相应的资金支持也可用于国内高减排成本的行业,待中长期再逐步收紧这类额外补贴。
有专家认为,随着碳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可能激发出新的投资机会,如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等。这些新兴领域将为公司能够带来新的增长点,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目前,一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地方政府在科学技术创新或金融创新上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和尝试。电解铝产能居全球首位的中国铝业年报显示,该公司2023年纯利润是67.17亿元,较上年增幅为60.23%。2023年该公司成立了四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组建21个科学技术创新团队,新增“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等3个国家级、“云南省绿色铝基新材料创新联合体”等5个省部级研发平台。该公司在绿色铝生产前沿技术、铝冶炼生产的全部过程节能降碳技术、铝电解三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方面开展了60余项重点技术探讨研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85件,同比提升36%。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强化长期资金市场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表示,虽然全国碳市场交易主体尚未纳入金融机构,但多数地方碳市场允许金融机构参与交易。从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角度,已有8家券商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可以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上述意见的发布,有望加强央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的协调联动,一同探讨并制定金融机构的筛选纳入标准、业务开展规范、风险防范措施等制度,适当放宽金融机构准入标准,早日允许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金融机构的直接参与,可以为重点排放单位提供更丰富的碳市场融资和风险管理工具,和相关专业化服务。
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专家这样认为,金融机构能够最终靠构建碳金融服务模式促进碳金融衍生品发展,为企业盘活碳资产设计多样化的融资方案。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铜川市分行联合铜川市多个政府部门印发《铜川市铝产业转型金融服务指引》。作为全国首个铝产业转型金融服务指引,该文件在支持方向、指标设定、体系建设方面做明确规定,通过设置数据来源、指标可比性及实际应用需要等相关指标与评价标准、构建转型金融理财产品体系等措施,为公司可以提供金融支持,鼓励和支持铝产业企业使用先进适用技术、改善内部管理等方式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6月24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联合举行转型金融推进会,向金融机构推送转型金融项目1479个,项目总投资9016亿元,贷款需求4577亿元,并且匹配了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煤炭清洁利用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优惠政策。按照“高端支持、中端提升、末端淘汰”的思路,从行业能效水平、经济效益两个维度,将3997家重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标识为“绿、浅绿、黄”三色,为金融机构等识别转型主体,制定差异化金融、产业政策及防范金融风险提供支撑。山东省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的1/10。未来3年,山东省高耗能行业将向低碳转型新增投资约1万亿元,需引导大量低利率、长期限的资本进入低碳转型领域。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离不开金融机构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支持和融资力度,也需要金融机构对传统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支持。她认为,转型金融可以补充绿色金融所无法完全覆盖的高碳领域范围;通过建立完整的转型金融标准体系、碳核算体系、环境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激励约束机制、评价体系等有关标准,逐步出台转型金融有关政策,为市场相关参与方发展转型金融指出明确的发展趋势。她建议创新实践更多转型金融理财产品,加速绿色低碳供应链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