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国“绿”量,成为中国智造在全球市场闪闪发光的“新名片”。
10月24日,宁德时代在京发布“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再次引领汽车电池技术创新。据介绍,这是全球首款纯电续航达到400公里以上又兼具4C超充能力的超级增混电池,全面开启增混 “大电量”时代。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3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九年世界第一,2023年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功不可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1-9月,增混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332.8万辆,同比增长84.2%。今年以来,增混车型的月度同比增速,除2月受到春节影响,其他月度均保持在80%以上。
增混车型慢慢的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品类,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然而,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用户有时会遭遇不佳的体验,例如纯电动续航能力不足,导致需要频繁充电;慢充方式又使得时间成本大幅度的增加;在复杂驾驶条件下,电池性能可能会出现衰减,进而影响用户的驾驶感受。
在此背景下,“大电量”已成为提升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重要的条件。但市场上目前缺乏针对增混车型需求、增混车主和消费的人痛点所打造的增混专属电池品牌。
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赢得话语权。不掌握主导话语权意味着随时受制于人。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实现换道超车,关键就在于以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开辟了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据介绍,此次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通过材料创新结合BMS智能算法优化,让纯电使用率整体提升了10%以上,实现了超过400km的纯电续航。同时,宁德时代将4C超充技术也“复刻”到了骁遥电池上,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超280km”,引领增混市场进入“真新能源”阶段。
亮眼的续航和超充性能背后,是宁德时代技术研发的持续突破,进一步把握住新能源汽车电池这一赛道的全球话语权。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宁德时代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达184亿元,宁德时代成为新能源电池最高标准的“代名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今年,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明白准确地提出要“鼓励发展混合动力和低碳燃料技术”,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
2024年,国产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层出不穷,爆发出巨大发展的潜在能力。能预见,未来两年,混合动力技术将会在乘用车市场对纯电动车发起挑战。与此同时,增混车型也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技术瓶颈。
一方面,由于采用双动力系统集成设计,增混车型电池组的电量与布局受到燃油系统、电气系统及能量管理系统逻辑的综合限制,导致纯电续航能力相对较短。另一方面,为了确认和保证电池使用寿命与系统稳定性,过往增混车型的充放电管理策略较为保守。这些技术特性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表现为纯电续航短、充电频繁且耗时、复杂工况下电池性能衰减影响用户驾驶体验。
技术瓶颈成为行业发展瓶颈,要实现增混汽车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必须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据介绍,骁遥超级增混电池从概念设计、研发技术,到中试,再到产品落地及前置交付,实现了从科技成果到大规模产业化的成功转化。同时,骁遥电池的创新突破,是对产业关键技术的一次攻关,提升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整车研发生产等所有的环节的创新能力,形成以“链主”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共同向价值链中高端不断迈进。
在宁德时代的努力下,增混车型在纯电续航和燃油经济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逐渐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目前,骁遥电池已经成功落地多个车型品牌,包括理想、阿维塔、深蓝、启源、哪吒。预计到2025年,包括吉利、奇瑞、广汽、岚图等在内的近30款增混车型,都将配备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战钊)
【科学报国正当时】让梦想“带电”,为祖国“发光”——走近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科学报国正当时】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培养飞行器总体设计总师级人才——走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应用,在疾病防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毫米波雷达技术被用于心脏活动监测,展现出非接触、便捷和高精度的优点,但面临“呼吸谱泄漏”这一重大挑战。基于这两个现象,研究团队将心跳特征提取频段从基频转移到高阶谐波频段,从而有效消除了呼吸谐波的干扰,明显提升了监测精度。
“化石研究之后发现,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随着更多身体部位的化石不断被发现,30万年前华龙洞“居民”的体貌特征逐渐清晰。
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同时,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应用推广等也成为多方发力布局重点。同日,豪森智能(688529)表示,目前已同步开始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与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可提供人形机器人、AMR机器人应用集成解决方案,并同步布局人形机器人生产线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携手,首次观察到一类特殊准粒子——半狄拉克费米子。2008年和2009年,来自法国南巴黎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首次从理论上预言了半狄拉克费米子的存在。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人员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对地球空间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太阳爆发事件,大多起源于日冕中。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顶级规模、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香港目前顶级规模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为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相关国家的1300名中医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共促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承。
12月6日至8日,以这座小城命名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吸引了包括120位国内外院士、59位大学校长在内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齐聚一堂。
数据要素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应用深度持续深化,不知不觉间,数据要素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华龙洞遗址于1988年被发现,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新版路线图认为,CCUS技术将不只是大规模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