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竹贤:中国铝业之父_改革发展_星空体育app下载安卓版_星空娱乐app在线下载_星空棋牌官网最新版
邱竹贤:中国铝业之父 发表时间:2024-08-05 来源:改革发展

  “我靠炼铝以镀,也将奋斗不已”,铝是他的人生伴侣。他一生探索铝工业节能的规律和有效途径、研究低温铝电解、发展融盐电解理论,用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建设和发展我国铝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我国著名有色金属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邱竹贤。因其在我国铝工业界所起的引领作用,被称为“中国铝业之父”。

  邱竹贤(1921—2006),有色金属冶金专家,江苏省海门市人。1943年,邱竹贤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邱竹贤当选为挪威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1989年,当选为挪威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竹贤长期从事铝电解工业生产和融盐电解、融盐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他研究成功多项炼铝节电、节能技术,大幅度降低冶金工业中的耗电量,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系统研究了低温度铝电解、惰性电极材料、大型电解槽及融盐应用技术并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在融盐湿润、渗透、阳极效应和金属雾生成等四种界面现象,均有新的创建。他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锂盐阳极糊节能技术”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8本。

  邱竹贤,江苏海门人,他最初的理想是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医生,切脉开方,去痛解难,救死扶伤,医治天下百姓。可是父亲突然病故,14岁的邱竹贤,由此打消了学习中医的念头。

  1935年夏,邱竹贤考中海门中学。就是在这所学校里,邱竹贤与炼铝结缘。他一边读书,一边在图书馆里打工,每当他走进书库,都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他从书中了解到,地壳中含有8%左右的元素铝,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如此丰富的金属就在我们脚下,他幻想有朝一日能把铝从泥土中提取出来。

  1943年,邱竹贤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炼铜车间任技术员。当时,中国民族工业中,还没有炼铝业,而西方成熟的炼铝业却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邱竹贤刚一接触铝冶金,就看到了这种差距。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他被现实赋予了不容推卸的历史重任。

  1945年,邱竹贤在台湾高雄铝厂参与被称为“中国工业史上第一次炼铝试验”,最终看到为数不多的铝球时,内心百感交集。那是邱竹贤第一次真正接触到铝工业,并且通过向日本的一些技术人员学习,进一步探索了炼铝技术上的有关问题,自己对炼铝工艺也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归纳和总结。1949年3月,他毅然回到了家乡。

  1950年春,新中国刚刚成立,政通人和,百废待兴。为增强国力,共和国要有自己的铝工业。抚顺铝厂建于1936年到1937年间,最高年产量8000吨。抚顺铝厂在抗日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到1945年已经停产。1950年,抚顺铝厂开始筹备恢复生产。作为国内唯一的有炼铝经验的工程师,邱竹贤担任计划科科长,参加了铝厂计划、设计和人员培训工作。他每天7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中午带个饭盒,虽然厂房里烟熏火燎,他却乐此不疲。

  后来,厂里来了20多位外国专家,帮助进行铝厂重新改造的设计工作,任第三厂房主任的邱竹贤组建成相应的配合团队。因为原有的厂房和设备尚可利用,要做详细的调查研究,以便拟定改造方案,他们紧锣密鼓地开展调查。当年10月,就圆满完成了预定工作。

  那段日子,邱竹贤和外国资深设计专家巴甫洛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巴甫洛夫回国前,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俄国老一代铝冶金专家所著的《冶金中电解》一书送给邱竹贤,并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两句话:一句是“纪念和邱竹贤共同工作的时光”,另一句是“理论是实践的良友”。邱竹贤一直把它当作一件弥足珍贵的纪念品加以珍藏。

  1954年10月,抚顺铝厂经过4年的重新设计和修复,正式投入工业生产,电解槽从原设计的5.4万安培增加到6万安培,工厂的额定生产能力达了2.5万吨,生产了大量金属铝,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抚顺铝厂是新中国的第一个铝厂,为了迎接即将恢复的铝生产,人才培训特别的重要。当时,有一些厂领导和技术人员到扎波罗热铝厂进行学习,而主要的人员培训还是在国内进行。因此,邱竹贤就成了培养第一批中国自己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教师,培养了大批轻金属冶炼专业人才。

  1950年,抚顺铝厂因建设需要,举办了铝冶炼训练班,工厂委托邱竹贤为从上海新招来的20多名高中毕业生讲授铝电解课程,培训铝冶炼技术。要授课,却没有教材,怎么办?邱竹贤发挥自己特长,根据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相关知识,在中国台湾高雄铝厂的生产实践经验,还有与外国专家接触中的学习体会,查阅文献,自己编写了一本铝冶炼的专业性教材《铝电解》。那本教材虽然是手工钢板刻印的线装书,却是中国铝工业史上第一本铝冶炼教材。

  两年后,这本线装书的读者顺利毕业,在日后的工作中,他们都成了新中国铝镁冶炼和加工事业中的栋梁之材。可以说,新中国的铝工业是站在这本线年,东北工学院为适应中国铝冶金和铝加工事业的发展需要,组织两个班级进行专业培训,借调邱竹贤担任铝冶金专业课教学工作。参加培训的50多名学生毕业后,分到抚顺铝厂和哈尔滨铝加工厂,在新中国铝镁冶炼和加工事业中成长为中国铝冶金与加工事业的技术骨干。

  为了让工人们形象地看到铝电解的过程,也还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铝冶炼梦,邱竹贤和黄光夏、张大有筹建了一台2000安培的小型电解槽,生产原料是刚解放时留存下来的。邱竹贤画了一张电解槽图样,送给当时在厂的外国设计专家巴甫洛夫看,征求他的意见,专家对这一设计予以认可。不久后,电解槽建成。厂里调集几位老电解工人和几位新入厂的技术人员一同做试验,这台电解槽启动不久,便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块铝锭。那时激动的情形令邱竹贤终生难忘,毕竟,那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安装的设备、自己生产出的铝锭。

  目睹中国铝工业的落后现实,邱竹贤认识到从事教育工作,培育炼铝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他坚定地选择了从教的道路。

  1955年,邱竹贤来到东北工学院任教,担任轻金属冶炼教研室主任。在这里,他建立起新中国第一个有色金属冶金学科,继续他与铝冶金相关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把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试验紧密结合起来。邱竹贤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编写自主的教材,而要写好教材,必须先从事科学研究取得科研成果,借以充实教学内容,加深理论认识,发展新的学说。他把工业实际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写成《铝冶金物理化学》等近10部具备极其重大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专著。

  早在1966年前,邱竹贤就开始培养研究生。他和研究生成年累月地在实验室做科学研究,又深入到全国各地的铝厂汲取丰富的一线经验,致力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把知识丝毫没有保留地传授给技术人员和工人们。1981年,经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邱竹贤成为全国首批冶金专业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博士。1986年,他被评为全国冶金教育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1991年,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长期以来,邱竹贤始终致力于铝冶金及融盐电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融盐湿润、融盐渗透、阳极效应和金属雾生成等均有新发现,形成了融盐界面现象及界面反应新学科。

  融盐是一种高温离子溶液,冶金工业中应用于电解法生产铝镁等多种金属。融盐不但温度高而且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理论研究工作难度大,若干基本理论当时任旧存在分歧意见。邱竹贤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深入理论研究,通过拍摄大量而系统的实验照片,归纳出欧彼岸的湿润现象,揭示出阳极排斥电解液和阴极吸引电解液的基本规律,深度解释融盐电解中发生阳极效应、电解液向阴极渗透的机理,节省了电能和物料消耗、延长了电解槽使用寿命。

  邱竹贤及其同事研制了一台高温透明电解槽,在此槽内观测铝电解、镁电解以及各种碱金属电解中金属在融盐界面上的溶解现象,用摄影机记录下金属雾颜色和特征。从量子化学研究,提出了生成胶体溶液与真溶液的混合溶液观点。

  邱竹贤和他的团队研究的项目“金属溶解和电流效率研究”“铝电解中的界面现象和界面反应研究”先后于1989年和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一等奖。1991年,项目“铝电解中若干物理化问题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铝工业是个用电大户,节省电能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融盐电解理论的基础上,邱竹贤开始探索铝工业节电的基本规律和有效途径。他以亲身的工作经验认识到提高铝电解槽的电流强度可以节电。20世纪40年代,他在台湾铝厂工作时,电解槽的电流强度只有2.7万安培,而现在大型槽已达到30万安培,由于热损失系数减小1.3伏特,每吨铝电能消耗量减少4300千瓦时。这一节电理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也可推广至其他金属或合金的冶炼。

  1982至1984年,邱竹贤参加了抚顺铝厂首批三台13.5万安培大型电解槽的试制工作,承担铝电解质组成研究和电流效率测量。大型槽试验成功后,经过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鉴定,电流效率达到90%,每吨铝电能消耗量降低到13500千瓦时,课题获得有色工业总公司一等奖。此种槽型在抚顺铝厂和包头铝厂得到推广应用。

  1985年,邱竹贤在美国矿冶工程师年会上宣读了题为《低温铝电解》的研究论文,提出了可以在温度850-900 ℃电解的低熔点电解质,预期电解槽的热损失量会因电解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少,而且电流效率会显著提升,两者均可节电,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作为中国铝冶金科学研究的先驱,邱竹贤以众多新发现促进新学科成长,总结节省电能的规律,为建设和发展中国铝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邱竹贤十分喜爱茅以升的一段话:“人生一段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八七。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并自言:“茅老以造桥闻名于世,他是我的老师。我靠炼铝以镀,也将奋斗不已。”

  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导航
电话
二维码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