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铜铝锌解读_改革发展_星空体育app下载安卓版_星空娱乐app在线下载_星空棋牌官网最新版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铜铝锌解读 发表时间:2024-08-10 来源:改革发展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2009年至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指出了路径,针对每年的具体目标,作者觉得可理解为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2009年使行业生产回到正常状态水平,淘汰落后铜冶炼产能30万吨、铅冶炼产能60万吨、锌冶炼产能40万吨。作者觉得,这第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考虑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还会延续,所以有色行业2009年之振兴重点就是应对危机、恢复生产。

  第二步:到2010年底,淘汰落后小预焙槽电解铝产能80万吨,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企业重组取得进展,形成3-5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公司集团。经济学界一致认为,世界经济将在2009年下半年触底回升,所以危机过后,我们要在2009年第一步恢复生产的基础上,把2010年工作重点放在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之上,鼓励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做大做强。

  第三步:到2011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铜、铝、铅、锌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提高到90%、70%、60%、60%;使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11年,铜、铝、镍原料保障能力分别提高到40%、56%、38%;再生铜、再生铝占铜、铝产量的比例分别提高到35%、25%,比2008年分别提高6个和4个百分点。作者觉得,在经过了前两步之后,有色产业得到初步调整和振兴, 2011年规划的目标放在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及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面,这显然是对有色金属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看重产业的中长期发展。

  产业振兴的“三步走”既着眼于产业长远的结构性调整和升级,又充分立足于现状,这体现了《规划》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原则。

  《规划》中,笔者看到“喜”的一面,同时也产生了一丝“忧”虑。根据《规划》要求,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和备案制,严控铜、铅、锌、钛、镁新增产能。另一方面又规定对有色金属企业实行差别对待,有保有压,即对于产能落后的企业给予压制,逐步使其被市场淘汰;而对于骨干企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力争形成3-5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公司集团。作者觉得,国家这种保大压小的政策倾向有可能助长新一轮的产能扩张。由于国家产业政策严格限制规模较小的项目上马,这会助长各企业纷纷上马大项目,而属于淘汰范围内的落后产能的技术改造、扩大产能则很有几率会成为这一轮产能扩张的主力。

  而且,政策上的倾斜也使得产能扩张略有抬头。譬如,除电解铝,目前有色金属项目的审批备案都在省级政府完成,这造成了地方政府有资源就敢上项目的投资思路;尤其在目前经济环境仍不明朗,就业压力激增及地方GDP增长的大背景下,地方有色金属资源投资热情不减。如在2009年一季度,铅锌采选业施工项目新开工项目投资20.2亿元,同比增长28.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

  虽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经出台,但是配套政策仍待完善。有色金属产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品种类型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如今整个产业出现了诸多问题,又岂是《规划》所能完全涵盖?所以我们强烈呼吁各部委抓紧制定和公布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配套政策和细则。

  仔细揣摩便可发现,需要研究和细化的内容还是很多的。譬如,《规划》提出,在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同时,进一步调整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研究适当调整技术上的含金量高、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研究逐步扩大有色金属国家收储规模的方案,抓紧建立和完善国家收储机制;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形式支持有色金属产业研发技术和技术改造;抓紧推进直购电试点等内容。那么“两高一资”的内涵和标准又是什么?这就需要对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类目录做出加强完善。商务部表示,以后部分原被划定为“两高一资”的产品可能会从禁止类、限制类目录拿出来。同时,财政部有关人士也表示,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在前期做调整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研究完善。此外,《规划》还提出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简化境外项目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保险、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加强境外资产的经营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严格境外资源开发企业准入条件,对符合准入条件的骨干企业,在境外资源开发项目的资本金注入、外汇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但是这些相关细则尚未出台,还需要有关部委对如何鼓励企业海外开发资源进行政策上的规范。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公布体现了国家对于该产业的充分重视。同时我们该看到,有色金属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地增长之后,客观上也必然要求进行一次大的调整,而《规划》给产业调整与振兴描绘了纲领性的蓝图,预示着有色产业的春天并不遥远。但在《规划》出炉之后,配套政策必须及时跟上而且要做到充分细化,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药到病除。

  国家对有色金属及钢材等基础类原材料的消费拉动相当重视,几个振兴规划中,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家电下乡政策,都能为有色金属消费提供有利支撑。我们大家都认为,虽然目前的精铜消费“国进民退”,但与2008年国内紧缩浓烈的气氛相比,信贷宽松、经济转暖的环境,将延续精铜消费保持稳定趋势。

  当然,出口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仍然明显,机电产品出口在4月下降22.2%,形势不容乐观。2009年,家电行业面临挑战,产量预计持平或下降,其对大宗原材料的需求也将稳中有降,而空调器产量、电机产量也许会出现的小幅下降将影响涉铜需求。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针对出口,强调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支持技术上的含金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转变出口方式,带动有色金属间接出口,对符合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的大型铜冶炼企业组织加工贸易试点。目前,政策的制定涉及铜产业链产品的所有的环节,具体实施力度极大,2008年10月—2009年4月,铜材产品退税政策调整密集,2009年2月国家批准7家大型铜冶炼企业有限制地恢复加工贸易出口电解铜。

  从效果上讲,在全球实体经济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各国出台的出口刺激政策,偏向中性。铜材来看,去年国内铜材出口占产量比平均只有6.35%,出口方面的影响相对有限。而精铜出口虽然在政策影响下3月环比大增114%,但与庞大的进口量相比仍微不足道。

  因此,由于2008年精炼铜终端消费并不乐观,作者觉得今年在国家政策的集中拉动下,终端需求不可能会出现萎缩,甚至有可能略好于2008年,对于消费的预测,我们维持今年年初的判断,增速在4%—5%。

  对于中国国储铜收储量的猜测,引发了春节后内外盘铜价的快速上扬。从1—3月国内精铜迅速膨胀的表观消费量(产量+净进口+国内显性库存)推测,第一季度国内铜供给量大约多出35—40万吨的份额。这其中,作者觉得有一部分国家收储的力量,但也有一部分源自现货商的囤货。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2—3年内收储40万吨的精铜收储建议来看,结合当时国外贸易商严重的惜售情绪,传闻中已完成的30万吨收储量打个对折的可能性比较大。

  《规划》提出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作者觉得建立长期完善的收储制度,从战略角度考虑,多元化分散国家储备,能够对价格起到中长期的提振作用。这样与年初以帮助有色企业在价格重创下度过难关的短期目的不同,如果价格长期趋势向上,那国家收储对价格的敏感度不会太大,不一定非要等跌至前期低点再进行第三轮收储。也就是说,此前国家收储对价格下挫带来的被动性支撑,在经济周期、价格长期趋势、战略性需求的判断下,将变得更加主动。

  总之,从需求角度考虑,国家对有色金属产业的振兴,立足国内,通过对基础设施、电力投入的拉动,我们的铜需求应能在2—3年中保持平稳。中长期考虑,中国自身的铜需求是有潜力的。

  与铝锌行业不同,国内精铜是绝对的进口方向,采选、冶炼企业虽然在去年年底损失惨重、利润急剧下滑,部分跌破成本线,但过剩的形势主要是需求快速下滑导致的,在我们对精铜消费做出乐观判断后,精铜供给链应能获得稳定发展,精铜产量能轻松的获得平稳增速。一季度,一些有色上市公司业绩环比已大幅度减亏,大多数企业从4月份开始盈利,预计二季度可基本完成扭亏目标。

  《规划》提出了将2011年铜原料保证能力提至38%的目标,且鼓励开发境内外资源,并给予优厚的融资优惠。从国家统计局4月份的有色金属产量数据看,前4个月铜精矿自给率仅22.7%,但精铜产量累计同比增长6.7%,铜精矿增速好于冶炼,累计同比增长9.5%。

  冶炼产量增速的下滑,与硫酸价格暴跌、再生铜资源减少有关。规划指出,2009年国家将淘汰落后铜冶炼产能30万吨,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和备案制、问责制。落后产能淘汰对精铜供给影响有限。国内铜冶炼行业最重要的关键,还在于原材料的保障。规划强调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的合作,我们大家都希望年中的TC/RC加工费谈判,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针对再生铜,规划精确指出再生铜使用比例在2011年应提高到35%。国内来看,再生铜在冶炼短流程、铜材加工领域使用广泛,但行业自身集中度极低,拆解工艺落后。今年来看,再生铜行业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进口废铜原料因受发达经济体金融危机影响,供给受限;二是国内对再生行业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的做法,加重了行业经营成本。不过,这也强化了再生行业的准入门槛。我们大家都认为,对于再生原料,在中国精铜消费“一只独秀”的环境里,随价格、消费的回暖,废铜进口的趋势慢慢走升,4月废铜初步进口数据已回复至40万吨,基本持平于去年10月。而对于增值税制度,希望有关部门更进一步减轻返税流程,降低再生行业流动资金压力。

  对于铜材行业,在产业链中,面临相对严重的产能过剩。虽然集中建设时期已近尾声,但行业整体利润微薄。规划指出,铜材领域应加强技术改造,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高精尖深加工项目所需的高的附加价值特种铜材。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指导未来三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蓝图。在外需不稳,内保增长的环境里,能够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争取到平稳运行、优化结构、完成产业升级的时间与机遇。

  从《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详细的细节内容来看,对高耗能的铝行业调整的动作较大,长期看有利于铝行业的全面发展。

  第一,鼓励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出口和加强技术创新将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我国铝材产业大多分布在在五大区域,其中珠三角地区是改革开放前沿,起步较早,主要以生产铝型材为主;长三角地区主要生产工业型材,加工出口为主;河南以铝板带箔为主。国家把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大断面、中空大型铝合金板材,铝线、板、带、薄板等系列化产品的加工与焊接技术,深加工成形技术和着色、防腐技术和相关的配套设备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最近出台的《铝行业准入条件》中则规定:新建铝加工项目产品结构必须以板、带、箔或者挤压管、工业型材为主。多品种综合铝加工项目生产能力一定要达到10万吨/以上,单一品种铝加工项目生产能力一定要达到:板带材5万吨/年,箔材3万吨/年,挤压材5万吨/年以上。

  此次规划中提出在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同时,进一步调整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研究适当调整技术上的含金量高、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能够准确的看出国家会继续鼓励板带和铝箔出口,并给于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铝材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出口的影响效果显着,但这种政策上的变化无法预期,加大了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而且不排除出口市场贸易摩擦事件会逐年增多,对出口构成制约,不过政府通过政策来带领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扩大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出口是非常有利于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毕竟中国只有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避免陷入国外的“反倾销陷阱”,通过高的附加价值产品来转移国内一部分过剩产能。

  第二,淘汰落后产能和完善企业重组机制将帮企业做大做强。本轮淘汰落后产能共计210 万吨,占2008年四种金属总产量的8.73%。应该说政策本身对供需结构的调节作用并不大,但是《规划》在主要任务中明白准确地提出“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在产能增量控制上打出了重拳,特别是针对电解铝行业产能严重超过标准的情况,在政策控制措施上体现了明显的倾向性,对铝企加速走出低谷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另外,从能够得到的公开数据分析来看,截止2007年11月,我国共有铝冶炼企业445家,其中大规模的公司29家,占全国总数的6.52%,中型企业72家,占16.18%,而小企业达344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7.3%,但前10家铝冶炼企业的出售的收益只占行业总收入的48.12%,资产规模占行业总规模的46.78%,总利润占行业总利润的47.87%,国内排名靠前的铝冶炼企业并没有成为行业的巨无霸。

  长时间的金属牛市和市场对全球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的预期使资源价值得到重估,这刺激了铝行业内巨头对资源价格控制的欲望,使得行业的整合往往先于产量的扩张,当行业供给集中度达到某些特定的程度之后,行业中的巨头公司能够在小范围内调控市场。就铝行业而言,2006年全球五大氧化铝生产商和铝生产商产量比分别为61%和41%,这样的供给集中度已经赋予跨国公司经过控制产量来控制价格的能力。国内只有淘汰落后产能和通过企业重组,扶植几家巨无霸的铝企业,通过他们作为行业的龙头才能稳定整个铝产业链,才能让中国在国际上获得更大的定价权。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和开发境内外资源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全球铝供应来源中再生铝占28%,而美国再生铝产量在2001年首次超过原铝,可以说再生铝慢慢的变成了发达国家铝供应来源的重要一环,而我国再生铝产量只占17%,远低于世界水平,究其原因国内蓄积的铝现阶段尚未进入大量报废期,废铝回收数量有限。再生铝等再生金属利用行业已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此次规划又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将再生铝占铝产量的比例提高到25%,将接近国际水平。然而由于经济稳步的增长趋缓,经济刺激措施及产业振兴规划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国内铝的消费水平,铝消费将继续疲软,2009 年再生铝产量难以增长,同时,等待释放的巨大原铝产能对再生铝的威胁将继续存在。

  再生铝的产量将随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推进逐渐增加,然而国内稀缺的铝土矿资源就必须通过进口来弥补。由于氧化铝产能的大幅扩张,国产的铝土矿已经不够满足下游需求,而且品味的下降导致矿石需求量更大。现在和未来,中国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铝土矿,铝土矿已经是一种资源而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工业原料。我们预计2010年国内氧化铝产能3500万吨,其中利用国产氧化铝产能2600万吨,考虑到铝土矿品位下降的因素,以3吨铝土矿炼1吨氧化铝来计算,届时年消耗铝土矿0.78亿吨,现有国内铝土矿储量可能10年内告罄。

  目前,非中铝系氧化铝生产所用的铝土矿约60%来自于进口。而中国铝业的铝土矿来源为:自采占35%,国内采购占55%—60%,其余进口(供山东分公司用)。中铝之前表示至2010 年公司自采铝土矿的比例可望达到70%。今年2月12日,中国铝业宣布195亿美元注资力拓应该看作是中国开发境外矿产资源的高潮,目前有色金属价格的低迷以及世界各国经济的衰退,可以让拥有大量现金的中国在海外收购矿产资源上大做文章,毕竟,上游资源稳定才可能正真的保证我国铝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建立国家收储机制和直供电试点将缓解企业经营困境。4月下旬铝价的快速回落令多数电解铝厂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再度高于铝价,但若明若暗的各项优惠措施和来自每个方面的压力还是令铝企业打开了产能重启之门。2008年铝价的暴跌令我国有近1/3的产能处于非运作时的状态;进入2009年以后,随着国内铝价的持续走强以及部分省市对合乎条件的铝企采取政策扶持措施,电解铝厂能恢复势头迅猛。据安泰科统计,截至4月底,我国重新开启的产能达到 170万吨,仅河南地区的电解铝产能就重启了70万吨左右;预计在未来两个季度中,还会有将近150万吨的产能逐步释放。另一方面,5月12日发布的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4月份氧化铝进口量65万吨,为2008年以来的单月次高进口量,仅次于2008年1月份66万吨的单月进口量。4月份氧化铝进口量环比增长了140%,1-4月累计进口量则为167万吨,同比减少了2.91%。此同时,氧化铝的价格自今年2月份触底后也出现一定的回升,中铝公司就在今年1月19日和4月1日两次上调了氧化铝的报价,价格从年初的2000元/吨涨至目前的2300元/吨。

  同样在铝价反弹,国内铝价强于国外的作用下,4月份单月未锻造的铝及铝材进口量高达439902吨,环比3月份提升了将近两倍;1-4月的累积进口量则达到703545吨,同比增幅高达118%。而4月份未锻造铝的出口量仅为5868吨,相比3月份的出口量进一步下滑,1-4月累计出口未锻造铝42857吨,同比下滑80.65%。很显然,这是3月份国内电解铝厂复产的结果。因铝厂复产及进口大量增加,中国市场产能重新过剩,而消化过剩产能只有通过加大出口力度和国内收储来完成,在规划中正提到了通过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和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来实现。但是,欧美经济并没再次出现明显好转迹象,中国国内过剩产能能否大量出口还有待商榷,而国家及地方政府收储有助于减缓复产带来的供应压力,但不能完全消除过剩。

  因出口受阻,且来自房地产部门的需求慢慢地减弱,铝消费难以强劲回升,仍维持缓慢回升的格局,那么铝行业只能从自身来实现成本管理,而此次规划提出了推进直供电试点,并将逐步扩大直供电范围。目前有15 家铝企纳入了试点的范围,但是尚无实质性的进展,《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推进此项工作。电解铝企业的电耗较高,按照吨耗13000度的最低标准计算,电价每降低1分钱,吨铝成本将降低130元,2008年电解铝的生产总成本将降低17.13亿元。目前国内大部分铝企用电成本都在0.4元以上,而直购点协议价可能会接近0.3 元,因此直购电对降低铝企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此前河南省已开始试点直供电措施,对省内电解铝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起到一定作用,若大规模的推行直供电方案,无疑将对国内电解铝平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降低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锌产业而言,《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显鼓励产能向大型锌冶炼企业集中,但在短短的3年内,是否能改变国内锌产业产能分散、污染严重、锌矿资源供应不足的难题,关键在如何合理结合行业实际,切实落实政策措施。

  《规划》指出,2009年争取使有色金属产业保持稳定运行。受资源分布特征的影响,我国锌冶炼和矿产产能大多分布在在云南、湖南和内蒙等中西部地区,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金属锌产业冲击巨大,行业出现了大面积停产以及限产现象,当地工业生产受到明显的负面冲击,运用政府政策支持行业稳定运行,不但有利于稳定经济,更有助于推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淘汰落后冶炼产能是规划重点内容。从目前国内锌工业现在的状况来看,冶炼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不高是行业发展突出矛盾之一。虽然我国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球锌产量第一,但产量过10万吨的冶炼企业只有10家,占全国产量的47%,而产量小于1万吨锌冶炼企业超过100家。从统计数据看,我国2007年锌冶炼产能已超过400万吨,2008年和2009年冶炼产能扩张分别为55万吨和35万吨,2010年到2011年还将扩张105万吨。我国锌冶炼产能近几年快速扩张,主要由于2005年后全球锌矿产能释放过快,导致锌精矿供应过剩,锌冶炼费用持续飙升,高峰时期达到了360美元。由于冶炼利润高企,刺激了国内外冶炼新项目的建设。另外,国内下游镀锌板行业近年产能的快速地增长拉动了下游需求,也驱使冶炼企业加快扩产步伐。但是进入2008年后,由于锌价持续下跌,部分高成本矿山公司开始关闭产能或减少产能,导致全球原料供应趋于紧张,进口锌矿现货冶炼费一下子就下降至100美元左右,而下游国内镀锌板产能释放也明显放慢,导致金属锌锭需求低迷。由于冶炼企业库存上升,企业现金流趋于紧张,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现。虽然相对于电解铝行业而言,锌冶炼产能过剩并不十分严重,但更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由于国内小型锌冶炼公司数众多,普遍采用湿法冶炼工艺,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极容易激发社会矛盾。从供需角度看,由于国内镀锌行业持续不景气,而进口精锌供应压力也在持续增加。根据安泰科的预测,2009年国内锌过剩50万吨左右,如果能实现淘汰40万吨锌冶炼产能的目标对解决国内供应过剩问题将有实质性帮助,但核心问题是如何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达到控制总产能的目标。作者觉得,首先应严格执行铅锌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冶炼新项目资本金要求,限制新产能上马;其次,应谨慎运用通过技术改造淘汰企业落后产能的做法。从2005年国内钢铁行业控制产能的实践结果来看,由于部分冶炼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上新工艺扩张新产能,导致总冶炼产能成倍扩张。由于小企业恢复产能极为容易,在行业急剧恶化的市况下,大型冶炼企业由于新项目前期投入较大,导致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较高,规模和先进工艺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在行业调整中,竞争能力反而不如拥有落后产能的小企业。因此,对于锌冶炼行业而言,淘汰落后产能除应用技术改造方式自然淘汰以外,更应该注重对冶炼企业环保要求,通过提高冶炼企业的环保成本,突出落后冶炼工艺的成本劣势,迫使部分产能永久性退出市场,才可能激励企业有效积极新工艺,达到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控制新产能的目的。除通过产业升级淘汰部分产能,通过企业重组方法控制产能也是可考虑的途径,但从别的行业经验来看,政府推动的企业重组往往效果并不太理想,而且金属锌冶炼企业国有企业并不占明显的主导地位,冶炼企业产权性质比较多元化,企业重组应以市场化原则为主,国家财税政策引导为辅。

  开发境内外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也是振兴规划突出重点之一。从企业实践来看,目前国内大型锌冶炼公司开始尝试一体化道路,主要方法是通过收购矿山由单一冶炼型企业向有色一体化企业转变。从国内矿产资源现在的状况来看,虽然资源量有一定增长,但由于前期勘探投入不足,目前国内资源储备严重不足,大部分省份储量保障在10余年左右。而且我国铅锌矿特点是中小矿床多,导致矿产企业集中还要低于冶炼企业,近50%的矿产企业年锌精矿产量在1万吨以下,而且以中低品味矿产居多。因此在冶炼产能扩张的压力下,资源瓶颈压力开始显示,我国近几年原料对外依存度都在30%左右,2009年一季度由于国内供应偏紧,50%原料依赖进口,资源劣势愈加明显。从资源开发角度而言,国内锌矿分布极不平衡,西南地区比如云南、内蒙等地区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且为矿产资源输出较多省份。因此在考虑国内资源开发时,应鼓励锌冶炼项目向西南和西北地区转移,这样不但符合产业转移的规律,提高矿产资源使用效率,也符合国家西部开发总体战略。但整体看来,由于国内锌资源支撑能力较弱,提高对外资源开发力度是必然选择,我国锌精矿进口大多分布在在澳大利亚等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国外部分矿山企业出现融资困难,对于国内现金流充裕企业而言,面临较好的并购矿山资源企业机会。振兴规划在鼓励企业开发境外资源方面应该尽快出台细化的鼓励和支持措施。作者觉得,在对外资源开发上,应该与国内资源开发有所区别,不应该过分强调支撑重点骨干企业。应尽量保证投资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企业、国企、股份制公司都应该有参与对外开发资源的机会,分散对外资源投资的政治风险。其次,应鼓励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包括控股项目或公司、参股项目等,鼓励企业合作开发矿产资源,分散投资风险。除矿产资源开发以外,重视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提高资源保障的可行途径。目前我国再生锌规模较小,年再生锌产量只有5万吨左右,远小于再生铅近70万吨的规模,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大潜力。

  除以上两点以外,国家收储规模的扩大也是需要我们来关注的。 依据相关新闻媒体报道,国家计划铝收储100万吨,铜收储40万吨,铅锌收储40万吨,另外广西和云南当地政府也提出类似的收储计划,云南收储计划为100万吨,其中锌30万吨,广西收储计划也有46万吨。截至4月底,国家储备局已经收了30万铜,29万吨铝,15.9万锌。虽然收储无法扭转全球金属锌供应过剩需求下滑的现实,但短期对价格支撑作用明显,极大缓解了生产企业现金流紧张的状况。而且长久来看,由于我国是有色金属人均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在财政实力保障的情况下,建立国家有色金属资源储备制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我国目前收储行为也存在很明显操作问题,首先是缺乏透明度,会造成市场异常波动,未来操作上可以借鉴韩国国有公共服务机构模式,提前公布收储计划,价格多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避免对价格产生意外冲击。其次,国内2009年的大规模收储对象多以国有大规模的公司为主,价格高于市场交易价格,虽然解决了部分大规模的公司现金流问题,但明显有失市场公平,而且由于现货价格得到支撑,也延缓了行业调整的速度,部分落后产能企业也重获生机,此外还导致进口金属锌资源大量涌入,冲击国内市场,实质上造成了财政补贴的外流。

导航
电话
二维码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