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起,朱征担任南外副校长,重点牵头负责以STEM+教育为引领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教育培训。深耕数年,他助力南外学子在五大学科奥赛、江苏省英才计划、国家及省市科学技术创新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并为南外构建了一支优秀的STEM+教师团队,让南外的STEM+教育蜚声全国。今年5月,他调任南京市中华中学校长,新的征程上,他再立新志,将逐步推动高中学生的思维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层次地融合,激活师生创新潜力,为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0年,朱征从苏州大学本科毕业,应聘来南外当化学老师。朱征很注重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每时每刻举手提问甚至质疑,朱征说这是学生发表见解、发展思维的机会,“如果老师当时压制住了这样的表达机会,下课可能学生也失去了提问质疑的热情,一次次地压制,也许就压制了学生思维创新的意识。”
随着教学的越来越成熟,他更加关注包括学科思维在内的思维培养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地融合,会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中创设情境,用3—4个核心问题或任务驱动整节课的推进,会关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2009年,朱征执教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一课,获得江苏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0年,《电解池的原理及应用》一课,获得全国化学优质课评比高中组特等奖。2016年,他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中向全省化学教师展示执教《一瓶抗酸药引发的探究》一课。这些经典课例也逐步建构起朱征自己的教学风格。
长久以来,外语是南外的传统优势,但学生未来的发展更要良好的科技理工素养和艺术人文素养。南外的老校长邹正经过思考酝酿,2015年初,基于“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的培养理念,提出构建和实施STEM+课程,实现“融贯中西,文理并蓄”,从而让学生在未来社会具备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和更强的竞争力。
朱征接下了这份重任,2015年8月起,他在担任南外副校长后重点牵头负责以STEM+教育为引领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教育培训。基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融合理念,在STEM教育领域中进一步融合语言、人文、艺术教育,培育科学素养的同时,更注重青少年学生人文底蕴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STEM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融合。”朱征带领南外的同事们从师资融合、课程融合、资源融合三个方面为突破口,大胆创新实践。他组建并不断拓展STEM+教师团队,陆续有来自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历史、政治等学科的40多位老师,加入了南外STEM+教师团队。他牵头构建了包含基础性、拓展性和荣誉性课程的金字塔式的STEM+课程教学体系,并且在这一课程教学体系的框架之下,积极打造包含科学营、文史苑、艺海堂、创客间等校本课程板块。他落实推进南外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开展的“走向大师”工程,几乎每周都邀请高校教授走进南外开设科普讲座,并组织学生走进高校参观实践。之后,又陆续与南京博物院、南京科技馆、南京图书馆等场馆开展馆校合作,拓展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南外学子也不负众望,在五大学科奥赛、江苏省英才计划、国家及省市科学技术创新赛事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朱征在南外主导的STEM+教育不仅把握住了未来人才培养的脉搏,也让南外在育人方式转型中迈上了新的台阶。
2020年,朱征入选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朱征和记者说,在培育期间,他有幸能与兄弟学校同仁开展交流,也结识了教育领域之外的优秀青年代表,不仅拓宽了教育平台,也为师生跨界学习交流提供了更多的资源。自己围绕中学STEM教育实践的研究课题,也在培育期内被立项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专项课题,不仅给予了经费支持,更是对这一研究方向的充分认可,让他倍感鼓舞。
今年5月,朱征调任中华中学校长。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代表的思维教育在中华中学是一大特色,也是全省唯一一家“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初心不改、笃行致远,朱征打算进一步将高中学生的思维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层次地融合,并着力搭建资源融合平台,激活师生创新思维。继续扎实推进“双高协同”,打破中学大学的壁垒;继续深度开展“校馆合作”,联动校内校外资源;继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形成教育内外合力,为培育更多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不懈奋斗。
从教23年来,朱征先后担任南京市盲人学校党总支书记、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中华中学校长,获评江苏省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苏教名家”工程培养对象,先后荣获省“333”人才、“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南京历来崇文重教,是一座和陶行知、陈鹤琴、斯霞紧紧相连的教育名城。教育家精神描绘了新时代教师的师表形象,师表就是榜样的力量和行动的表率。”朱征说,作为一线教师,他将从始至终坚持敬业爱生,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让每一节课充满教育的智慧和生命的灵动,关心呵护好每一个学生,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和个性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者,他将积极地推进师资、课程、资源等多维度融合,为师生发展架设更好更广阔的平台,促进学生自由成长、全面发展。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肖秋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度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