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国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回望大通县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犹如翻阅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一章都镌刻着奋斗的足迹,每一页都闪耀着创新的光芒。这是一段关于变革与发展的故事,更是一曲关于梦想与希望的赞歌。自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大通这片古老的土地,辛勤的北川儿女便踏上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快车道。从农业的蒸蒸日上到工业的转型升级,从教育的薪火相传到医疗的贴心守护,从文化的传承创新到旅游的蓬勃兴起……每一个行业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成立于2008年的北川工业园区,是全省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园区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承载能力富足。现有各类企业330余户,规模以上工业公司43户,以电解铝、化工、火电、建材为主导产业,其中电解铝产业是园区传统优势产业,年工业产值达到320亿元以上,技工贸综合出售的收益近530亿元。
近年来,大通县积极融入产业“四地”建设和西宁市“一个创新基地,五个中心城市”发展的策略,发挥全省绿电资源优势,延伸补齐县域电解铝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集原材料、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通铝合金产业链。
据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姜有魁介绍,大通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是全省重要的电解铝生产基地之一,辖区内共有中铝青海分公司、桥头铝电股份公司、物产工投等三家电解铝生产企业。
“十四五”以来,大通县累计招商落地企业达30余户,建成省内首条铝合金车轮制造项目,形成全省最大铝合金电缆生产规模,电解铝液就地转化率达到90%以上。现有电解铝产能80万吨,随着电解铝企业技术升级和产能置换,“十四五”末将达到110万吨产能,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部副部长兰国忠说,截止目前,大通县北川工业园区有4家电解铝及再生铝生产企业,可提供合金铝液120万吨以上。其中,中铝青海分公司正在建设的600KA电解槽升级改造和产能置换项目,设备先进性和节能减排水平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可为下游精深加工公司可以提供充足的绿色高品质原材料保障。
通过铝车轮质量协会牵线搭桥,大通县陆续引进了海源绿轮、圣翰金属、青铝绿行、京翰林模具等一批铝车轮生产加工及配套产业,正在建设的铝合金车轮年产规模达1800万只,未来两年内,将实现年产2300万只铝车轮生产加工能力,在西北地区形成具有示范性的绿色铝合金车轮生产基地。
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数智化运营中心副经理吕恒义说,坚持围绕“打造绿色低碳、低成本、数智化、最具竞争力的电解铝典范”的目标,深化“三化三低四提升”的核心管理理念,借助青海省新能源发展的“东风”,加强与地方政府、总部的沟通协调,积极地推进新能源指标落地建设,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比例,在降低用电价格的同时,让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成为青铝名片!
国内目前主流的电解铝吨产品耗电强度达到13300度,是列入国家产能管控范围的“两高”项目,电费是构成电解铝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碳足迹认证和碳汇核算期间的重要的条件,依托青海省清洁能源优势,将电解铝转化成为绿电铝,从直接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能耗强度等各方面提高市场竞争力,去年中铝和桥铝2家企业通过首批10家绿电铝生产企业认证之后,吨产品绿色附加值已达到400元。
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部副部长兰国忠说,今年园区电解铝企业绿电使用占比达到75%以上,1-8月份用电价格0.4元/千瓦时,9月份电价0.369元/千瓦时。在“两高”行业中,率先实现了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生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据了解,在海源绿轮第一条年产百万只车轮生产线试验成功实现量产的基础上,已签约项目设计产能1700万只,正在洽谈对接的项目产能300万只。2024年底前,山东圣翰年产1200万只铝车轮项目一期将陆续投产。铝合金车轮产业预计可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直接利用电解铝液50万吨以上。
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姜有魁说,根据目前形势分析,到2030年,大通铝产能将达到110万吨,除保留少量高纯铝之外,将有超过100万吨电解铝全部实现精深加工,届时铝产业产值将超过500亿元。“十四五”末,绿色电解铝占比达到90%以上,电解铝液就近转化率达到95%以上,为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绿色铝合金车轮生产基地和合金线缆生产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